这次学院组织辅导员说课比赛,总的感觉是很好的。每一位辅导员都展示了自己的独特风采,让在场的专家评委目睹了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青年辅导员良好的素质,见证了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的青年辅导员的健康成长,分享了他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的理念、方法、手段的创新成果。每一位辅导员满怀激情、独具匠心的说课演讲以及展示的内涵丰富,制作精美的课件,彰显出独特的育人智慧和教学魅力。客观地说,这次说课,各位辅导员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的宗旨、目标,深入理解大纲和教材的脉络体系和重点难点的处理上基本上都是过关的,差距不大,而在各课设计的理念、方法、手段上,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在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步骤、增进学生实际体验等教学模式上,呈现出一些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差距,下面对此作出一个基本的综述小结。
一、说课亮点喜人
亮点一:学生主体突出,教师主导不失。
从这十几节课的设计来看,辅导员自始至终占据的都是主导、指导和引导的地位,而学生则是每一节课的教学起点,教学过程均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计,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辅导员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完美交融。汽车工程系思政辅导员尹建芳《诚信》一课案例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就突出体现了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她在学生讨论之后设置了教师总结环节,对当堂课主题的明确和提升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汽车工程系辅导员杨华在《选择正确职业道路、成就精彩职业人生》一课中,精心设计讨论环节,通过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由同学们集思广益,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教师进行归纳,进而引出劳动法、三方协议、劳动仲裁等教学内容;数艺系辅导员王宏亮《在进取中书写人生》说课中也是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外语系辅导员蒋艳霞《明确义务,担当责任》一课关于小组讨论的程序设计很巧妙,组织推进设计也很到位。信息工程系辅导员林凯《明确义务,承担责任》一课中活动探究法的运用,财经管理系辅导员郭艳梅在《就业心理与调试》一课的设计中将小组协作探究引入教学过程中,依据相关理论,在课前将学生分为8组,每组约5名学生,推荐一名组员为组长,负责领导和控制本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及本组学生发言得分记录统计,教师随时对各组讨论点及讨论结果进行板书记录并提炼总结。计算机工程系辅导员林洁《诚信—-最有价值的美德》一课的设计突出强调"要例举社会上的一些有关的生活现象,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进行深入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结论。"都充分体现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特点。在辅导员说课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段话是:"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组织、引导和点拨的作用。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这表明辅导员对于"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完美交融、相得益彰"的高度认同。
亮点二:情境创设多样,学生感悟体验凸显。
本次说课中,多位辅导员都依据新的教学信息,创设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知识,触及心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汽车工程系辅导员尹建芳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安排不同角色,分别扮演我和邻居、我和父母、我和辅导员以及我和同学之间的诚信故事。这一课的设计,不仅让学生聆听和思考,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去"经验",去"生活",将课本和材料中的情节由学生"再现"到课堂"舞台"上。当学生所扮演的角色面对的是道德两难处境时,教师作出积极的引导,或通过表演的形式自发地做出判断和解决;外语系辅导员蒋艳霞精心设计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信息工程系辅导员林凯突出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他认为,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往往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教学中选择的案例一定源于学生的生活。说课中发现,辅导员们大多都表现出对情境教学的青睐,在教学过程中自发地利用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生动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凸显学生的亲身感悟和体验。
亮点三: "三贴近"原则落实,生活气息浓厚。
"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是新时期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根本保证。"要贴近就要创新,有创新才有贴近。"多位辅导员将一些热门的现实生活的元素整合到教学过程之中,特别是将真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数据、资料引入课堂,作为引导学生剖析的对象,最后教师作出有一定高度的总结和评价,由此课的容量便大大丰富起来。其中相当一部分事例、数据资料来源于我们本院的大学生,都是学生家庭生活、学院生活中较常见的,有些是学生亲身亲历、所见所闻的求职就业的事例及数据。有辅导员在设计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让他们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辅导员从中找到切入点,更深入地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如此贴近学生自身生活的事例、数据资料在课堂上呈现,学生的收获肯定不小的,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也会更加深远。电子工程系辅导员刘晓彦在《做好就业准备》一课的设计中,利用现有学生的就业图片及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图片充实PPT,列举了目前同学的困惑,试举了本院毕业生成为国家重要部门技术骨干的案例。在讲到目前本专业的就业形势时,引用了电子工程系本部2010、2011届学生到目前为止的就业情况;汽车工程系辅导员尹建芳依据上课的时间安排在6月底,正值学生要进行期末考试。贴近学生的这一生活,她有意识地在课的第四个环节作出由学生编写诚信承诺书并倡导全体同学签名,承诺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大学生的设计;机电工程系辅导员侯颖在《让法律为你保驾护航》一课的设计中,也引用了学生现实生活中法制意识淡薄的事例;汽车工程系的思政辅导员杨华《选择正确职业道路、成就精彩职业人生》一课的设计,通过PPT多媒体显示了严峻就业形势的图片和本院招聘会照片,列举2010北京市的限购政策对汽车专业的影响及日本海啸对办公专业的影响。通过毕业生的求职经历,告诉学生企业想要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分析自己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她在说课稿中说:"事实胜于雄辩,教学中最有力的应是一个个真实,有说服力的案例。"
数艺系辅导员王宏亮《在进取中书写人生》一课的设计中也鲜明地提出:我们与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区别就是思政辅导员不但要给学生灌输思想知识,而且要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他设计了课前的调查,课中的交流和课后的延伸,设计了与学生的积极对话,找到了典型的又震撼人心的一些图片,挖掘了学生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求职择业案例与学生探讨。信息工程系辅导员魏琳虎在《就业指导》一课的设计中,引用了一家国企招聘本院机电工程系、电子工程系毕业生,当负责招聘的人员讲明实习费为200元,而且要倒班,还有可能加班时,许多同学面露失望之色,都拂袖而去的鲜活案例,引出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的讨论;财经管理系辅导员彭路在《婚姻与恋爱》一课的开头引用了在婚姻之车上也要加装汽车刹车的ABS系统,以保障婚姻之车安全运行的设计很是巧妙;财经管理系辅导员郭艳梅从往届毕业生的求职经历的两个事例,都非常贴近学生毕业前存在的困惑疑难。有辅导员媒体课件的制作是精美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是色彩还是图案,视频还是声音,都非常美妙,给人视觉听觉的享受。辅导员说课中散发出来的浓厚生活气息,一改教师枯燥灌输讲解的方式,让人感到原本抽象的道德教条不再枯燥,这确实是一个喜人的景象。
二、尚存问题待商榷
商榷一:灌输式教学是否要真正转化为渗透式教学?
本次辅导员说课和ppt演示中,既有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子,又有现代教学方式的元素,在营造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享快乐的课堂氛围方面出现诸多亮点,但也显露出一些课比较迷恋于"讲道理"的倾向。特别是有的 PPT多媒体技术含量很低,上面写的是满满的文字,可以说是典型的说教与"电灌"的结合。虽然信息工程系辅导员林凯提出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的观点,但一些PPT的制作均没有达到这样一个高度。有的课为教学过程准备的事例、数据资料偏于陈旧;有的课在内容设计上显得空泛,形式单一,这都表现出有些辅导员对德育复杂性还缺乏正确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的知识不是接受教师讲授而获得的,而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而生成的;德育原理提醒我们,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共同构成的统一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学校德育要"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通过隐形的、渗透式的、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与教学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指导课的难点,不在于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是在于如何去打动学生。要想真正提升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指导的实效性,必须要走出片面说教、忽视情感体验和实践导行的误区,真正回到认知、情感、导行相结合的德育正轨上来。
商榷二:师生互动的设计是否达至思维、情感、心灵的互动?
本次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指导课的教学设计,明显存在师生互动仅仅停留在表层上的状况,这表明对于增强德育课教学互动的认识有待深化。师生互动不仅仅是师生的问答,更是认知的深化,情感的互动和心灵的震撼。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指导课都是有主题的,而对于这些主题,学生虽然并不陌生,但一般都识之甚浅,因此应该围绕主题设计一些互动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来加深对主题的认识。从主题确定到情境创设,一定要有冲击力,能够震撼学生的灵魂才行。课中的表演可以采取模块化准备,课上现场生成的办法。课上可能是学生粗糙的表演,不是很精致的展示,但学生会有更深刻的感悟。师生共同准备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最好的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其中,辅导员自身的素养也直接影响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效果。虽然新辅导员大多数谈吐、修养很不错,从娓娓动听的表达中,可以看出文化功底。但也有少数辅导员表达、谈吐的功底还有欠缺。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德育课教学改革,就是要将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互动成长,以此实现德育课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超越。
商榷三:课后作业是否促进学生的反思、内化与导行?
促进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内化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说课中辅导员要求学生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指导课的主题进行深度化的"道德写作"。目的是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内化。但整体上这个环节设计得还不够深入。一方面是千篇一律的考核评价,不知和本节课的关联是什么?后面的作业设计也很简单,大多是写一篇感想,很难说会让学生愉悦地去完成,道德反思、内化与实践导行没有突出出来。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对生活情境的体验与反思。在本次大赛中,汽车工程系辅导员尹建芳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要求课后学生用漫画的形式来表明"诚信考试、杜绝作弊"的主题,并要求每位学生给自己建立一份诚信档案,作为长久考核自己的一个方法;数艺系辅导员王宏亮的设计将"进取心能力测试"引入课的最后环节;信息工程系辅导员林凯设计的作业是"谈一谈自己在就业观念上是否有误区,如有误区,怎样纠正?";计算机工程系辅导员林洁设计了"根据所学知识,课后分组合作完成一份"呼唤诚信,共筑诚信"的倡议书"的作业,这样设计就充分体现了"促进学生的反思、内化与导行"的德育课理念。软件系的思政辅导员刘洋提出"给学生布置的讨论话题要非常具体,不能谈论太大的话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其意也在于强调"促进学生的反思、内化与导行"的问题。只有经过反思和内省的道德,才可能具有力量,才可能被真正内化,才可能蕴含着新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这次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指导说课比赛课的成果是空前的,是我院德育工作和辅导员院本培训的一次广泛交流。我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指导该如何更具高度的开展,这次评课活动折射出的积极精神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这对于全院辅导员践行德育精神,创设奋进的班级风貌,提升我院德育底蕴具有激励意义。让我们一起期待,下次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指导说课比赛课评比,会分享到更多的优质创新成果。当我们汇聚了一节节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指导的小课堂,也就自然生成全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指导的大课堂,相信通过这次评课,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指导课会更具沧桑在肩的厚实和清风拂面的惬意。
总结止于此,尚不全面,仅供参考。